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1月20日 星期四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新聞專題 > 三好校園> 〔三好校園〕攀樹登山養品格 環境教育守道德

三好校園

字級

〔三好校園〕攀樹登山養品格 環境教育守道德

【人間社 葉淑美 新竹報導】 2025-05-21
「愛上竹北.山海同遊」,創校逾一甲子的新竹縣竹北國中,以攀樹、登山等戶外挑戰,向大自然學習,並透過閱讀與實踐,從減塑行動到關懷海洋永續,深耕環境教育與品格養成,讓學生成為能自主思考、關懷世界、持續學習的現代公民。

校長陳美君表示,學校自1956年創校以來,除了致力五育並重的教育理念外,更朝向「人文、科技、倫理、環保」的發展願景,擘畫出「竹北三好」的具體目標:「身體要好、把人做好、把書讀好」,同時著重環境教育,培養學生良好品格。

高空會面 攀樹結合境教
在竹北國中,樹木不僅是景觀,更是學習的媒介。這些自創校以來種下的校樹,如今已蔥鬱成林,枝幹壯碩。學校評估其安全性後,將其轉化為戶外環境教育的教具,開設攀樹課程,讓學生穿戴護具、攀爬至樹頂,與自然「高空會面」。

學校老師更是自我進修,取得丙級攀樹認證,不僅確保教學安全,也成為學生的榜樣。攀樹活動除了鍛鍊體能,更是一種心理挑戰:面對高度恐懼、學習控制情緒、培養勇氣與堅毅;課程讓學生親近樹木、保護樹木,也學習面對困難的勇氣。

校長陳美君勉勵學生,培養好習慣,就像一棵樹,「不斷更新,持續生長」,成為更好的自己。學校推行「7個習慣樹」品格教育,源自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》,由校方設計集點卡,學生具體寫出在生活上的實踐,為自己爭取獎勵。

築夢書齋 從閱讀到行動
在數位化浪潮下,竹北國中仍堅持讓閱讀成為校園核心文化。校門口色彩繽紛的圖書館,分為「讀冊館」、「學思堂」與「築夢書齋」三個主題空間,結合溫馨閱讀、討論分享與自修專注,提供學生多元學習場域。

學校依年級規劃閱讀主軸:七年級以「交響閱」建立閱讀興趣,八年級「創思趣」引導思辨力,九年級「素養力」強調自主學習與終身閱讀。學校推動讀報教育,教室後方張貼的《人間福報》與戶外書牆,讓閱讀無所不在;尤其美術班創作的戶外書牆,是戶外閱讀的好地點,也是美術與語文跨域融合的展現。

閱讀教育也進一步延伸為行動,學校大哥哥、大姐姐走進國小校園,講述繪本給小朋友聽,培養表達與組織能力。這種由「吸收」轉為「輸出」的過程,不只是素養教育的體現,更是生活能力的鍛鍊。

挑戰自我 登山培養品格
對竹北國中來說,「戶外教育」不只是郊遊,更是品格養成的課堂現場。學校安排登山踏查課程,讓學生走入山林,在山路蜿蜒、蚊蟲叮咬與體能挑戰中,學會忍耐與合作,乃至在風雨中挑戰自我,實踐社會情緒學習(SEL)的核心能力。

學生從最初的抱怨喊累,到最終的互相扶持,完成目標,在一次次的課後回饋中展現出轉變。登山不僅磨練體能,更是一場價值教育的實踐。而師長們也勇於承擔風險與責任,讓教育真正走出教室,與生活結合。

減塑行動 守護藍色國土
學校的環境教育不止步於山林,還延伸至遼闊的海洋。面對塑膠垃圾造成的生態危機,學校依年級設計分齡課程,包含海洋議題講座、SDGs走讀、實作闖關與學習單操作,從「認識」到「實踐」,推動學生減塑行動。

由於海洋垃圾問題日益嚴重,導致許多海洋生物將食物與垃圾搞混而誤食,學生也透過黑板藝術海洋主題創作,以黑板粉筆畫表達海洋垃圾問題,從生活中檢視自己使用塑膠產品的習慣,逐步實行源頭減量。

海洋教育不僅傳遞知識,也形塑態度與責任感,透過「行動中的學習」,讓學生了解自身與環境間的緊密連結,從而主動成為海洋生態的守護者。

空中花園 珍惜土地糧食
同樣的理念,也延伸至校園頂樓的「空中花園」。位於3樓的綠地,不僅種植各種香草,也種植香蕉與芒果等大型果樹,很難想像這是在3樓空間。

「空中花園」也是學生實作堆肥的場所,落葉、乾廚餘與廢料經過義工指導,一層一層的鋪設,讓其自然熟成變成肥料,實踐資源循環的永續概念;學生在參與過程中,也更懂得珍惜土地與糧食的價值。

「教育,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堆疊,而是生活的實踐;在實踐中摸索價值、學會選擇與承擔的勇氣」。校長陳美君表示,學校融合環境教育、品格養成、跨領域素養的教育模式,已經萌芽,期望茁壯成林,陪伴學子走出屬於自己的世界之路。
12345678910第1 / 18頁
追蹤我們